说起孩子的身高,是我小婶婶永远的痛。
我叔身高1.84米,我婶婶的身高只有1.5米,虽然她人长得漂亮,也会打扮,但是因为身高,也遭受过不少非议。
不了解的人会比较疑惑,毕竟她和我叔两个人站一起,视觉上的差异还是挺大的。可能是因为想跟我叔叔匹配,所以我婶婶几乎没有平跟鞋,全是那种恨天高的鞋子。

而最让我婶婶痛苦的,就是两个儿子的身高了,大儿子身高1.66米,二儿子身高1.70米。
堂弟因为身高,讲儿媳妇都不好讲,并且同等情况下,付出的条件也更多。
比如彩礼,我们这一般也就10万,但是为了讲一个条件不错的,我大堂弟的彩礼是18万。
而我婶婶的唯一一个条件是女孩的个子不能低于1.6米。

我大堂弟听我婶婶的话,娶的媳妇1.66米,现在大堂弟媳妇怀孕了,每次做B超,我婶婶都要看看弟媳妇肚子里的宝宝是不是大长腿!
而我小堂弟不听话,找了个跟我婶婶差不多高的女生。
我婶婶骂他:“爸矮矮一个,妈矮矮一窝,你怎么就不想想改良一下家里的基因呢?以后有你后悔的!”
人在恋爱中,这些都不是事,我小堂弟就愿意这个女朋友,我小婶婶也拿他没办法。

我婶婶之所以对儿媳妇的身高要求这么高,最主要还是受“爸矮矮一个,妈矮矮一窝”的影响。
我小叔叔长得一表人才,可自己的身高不理想,从而也影响了儿子们的身高,想必我小婶婶是很计较的。
“爸矮矮一个,妈矮矮一窝”其实这是误传。
父母的共同身高,才是孩子身高的影响因素。
父母对于子女的身高影响是一样的,并不是母亲矮就会导致孩子矮。

医学上有一个粗略计算孩子身高的预测,称之为“遗传靶向身高”,具体公式如下:
女孩靶身高=【父亲身高+母亲身高-13cm】/2
男孩靶身高=【父亲身高+母亲身高+13cm】/2
比如爸爸的身高1.78米,妈妈的身高1.56米,那女儿的遗传靶向身高约在1.6米,男孩的遗传靶向身高约在1.73米。
因为孩子的身高与母亲的相差大,所以才会认为母亲身高矮,影响孩子的身高的说法。
孩子的身高,除了遗传,后天干预也很重要
当然,后代的身高,也不完全是由父母的遗传因素决定的,大概占70%,30%则是由后天决定的。

虽然这30%的后天因素看起来所占的比例较少,但是它能够发挥的作用可不小。
身高不是很理想的夫妻,自己的下一代也不是注定就是矮个子,后天干预也很重要。
如果这后天因素发挥得好,孩子就可能超过父母,身高也能在中等;如果后天因素发挥得不好,孩子的身高就有可能长不过父母。
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干预:
1.加强饮食营养
加强饮食营养,并不是要盲目给孩子吃补品,只吃有营养的食物,而是孩子的一日三餐要营养均衡。

比如孩子的成长需要钙质,如果孩子的钙质充足,这时候还一味给孩子补钙,反而会因补钙过多造成孩子骨骼过早钙化。
所以孩子的饮食要营养均衡、全面,荤素搭配。每天要吃含有蛋白质、微量元素、维生素、碳水化合物、脂肪等的食物。
2.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
人体长高主要靠生长激素,生长激素由脑中下丘脑分泌,主要在夜间孩子深睡眠后分泌,分泌高峰期是晚上10点到次日凌晨1点。
优质的睡眠,能保证孩子体内分泌更多的生长激素,更好地长高。
所以从小就要养成孩子早睡的习惯,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。

(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若有侵权联系删除)
3.加强运动
运动可以帮助孩子骨骼伸展,也可以促进孩子生长激素的分泌。
平时让孩子多做些向上牵引、弹跳的运动。
比如跳高、跳绳、游泳,打篮球等等,都有助于长高。
平时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,每天最少1小时,可以促进孩子的钙质吸收,助于长高。
总之,孩子的身高受遗传的影响,是父母双方共同影响因素,所以“爸矮矮一个,妈矮矮一窝”是没有科学依据的。
高级育婴师,二孩妈妈,与孩子一起成长,做更好的自己。获取更多育儿资讯,欢迎关注银花育儿!
原创文章,作者:银花育儿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pcnow.com.cn/n/1104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xiaochaochaochao@vip.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